营山小桥中学始建于1956年10月5日,原名营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。开办初,办有教学班6个,学制3年,招收初中新生300余人,教职工20多人,校园占地80亩,校舍以砖木主体蔑顶青瓦一房的“苏式”建筑为主,兼有茅房点缀其间。周增辉任第一届副校长主持工作。1959至1965年,李志能任第二届副校长主持工作,有教学班15个,在校生750余人。1960年开始招收高中新生,1961至1965年,高、初中毕业升学率排名全省第6名,被列为四川省12所农村重点中学之一。
1995年县委、县政府对小桥中学领导进行了调整,明确李国清任小桥中学党支书兼校长,李国清到任后,首先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:全面贯彻教育方针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全面提高教育质量。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新的办学思路:一年一个样,三年变小样,五年变大样。集思广益制定了“立足校情,协力同心,励精图治,逐年推进”新的办学策略;以开拓创新精神,狠抓了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,把小桥中学的发展推入了快车道。其次建立健全了党政群团组织机构。以文、理科教研组为基础设立党小组,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,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。大胆选拔任用中层干部,先后为政教处、教导处、后勤处、教科室、办公室、工会、团委、保卫科等门配备了正副主任、书记等职,做到了政令畅通,上下保持一致。第三制定完善了职代会暂行办法,学校经费审查、建房质量监督,教师职称考评方案等管理制度,切实保障了广大教职工建言献策,依法治校的民主权利。
学校政教处、团委会坚持抓德育,强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意识,用“四品”、“三文明”标准育人,推行班风“星级”管理和“爱心工程”,办好业余党校和业余团校,倡导学生自律、自治,促进了校风校貌的转变。教导处、教科室坚持抓智育,强化教学质量的竞争意识,采用多渠道、多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,要求全体教师在“自我完善、自我加压”的过程中不断“提高、更新”,不断完善名优教师、特色教师“培养”计划。强化科研兴校的创新意识,在承担国家、省、市级课题研究任务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教改新路子,大胆改革过去单一的“学科教研”为多层次的“班级(年级)教研”,并日趋完善,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。这一教改成果已在全县推广。与此同时,走出去学习江苏洋思的办学经验,引进成都七中网校的教学模式,为提高小桥中学的办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,促进了教风学风的转变。后勤处、保卫科坚持抓管理,强化育人环境的服务意识。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办学条件,在财政没有投入的情况下,采取招商引资,多方筹资等途径,狠抓校园绿化、美化、净化、亮化工程,扩大了办学规模,提升了学校品位。
十多年来,全校上下团结一致,与时俱进,做到教书育人,管理育人,服务育人,实现了小桥中学前所未有的超常规发展,共同描绘出崭新的宏伟蓝图——整齐化一,窗明几净的教学大楼、科技大楼、学生公寓、教工宿舍拔地而起;标准的多媒体教室、理化生实验室、语音室、电脑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全新装备;较为规范的多功能的田径运动场,球类运动场投入使用;纵横交错的校园道路,平整有序的花园苗圃形成网络;价值数百万元的教学仪器,实验药品、教学藏书一应俱全;校园的面积已扩大到80亩,固定资产达1500余万元。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,教学质量的攀升,来校就读的学生不断增多,2004年秋季入学人数已达3200人,是1995年以前在校人数的4.5倍。经过这10年的奋力拼搏,辛勤耕耘,终于实现了“让学生成才,让社会满意,让家长放心”的初衷,小桥中学先后被命名为“南充市示范高中”、“四川省校风示范校”、“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”、“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”、“四川省绿化示范校”、“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”、“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集体”。党支书、校长李国清被授予“南充市十佳校长”、“四川省优秀教师”等称号。
营山小桥中学秉承教育精神,拓展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空间,以昂扬的姿态创造新的辉煌!